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召回11万辆SU7车型OTA升级,智驾新规或推动行业安全升级

   时间:2025-09-20 23:56:47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米汽车近日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完成备案,宣布对11万辆SU7标准版车型实施召回。此次召回通过OTA远程升级方式,旨在消除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根据召回公告,部分车辆在开启该功能时,对极端特殊场景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存在不足,若驾驶员未及时介入操作,可能增加碰撞风险。

此次召回行动严格遵循2025年2月25日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该文件明确要求,车企通过OTA方式消除产品缺陷时,必须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规范实施。此前,特斯拉、比亚迪等车企也曾采用类似备案召回方式处理产品问题。

配合召回行动,小米同步推出SU7秋季大版本OTA更新,重点提升辅助驾驶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更新内容包括:优化大车避让与绕行功能,提前识别压线大车并完成车道内偏移;新增“动态车速”功能,在雨天、夜间等复杂环境下自动调整辅助驾驶目标车速;优化速度控制策略,结合道路和交通环境动态调整车速;新增“误加速抑制辅助(MAI)”功能,降低误踩油门风险;优化DMS驾驶员监测系统,取消行程中重复弹窗提示。

此次功能升级与正在征求意见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高度契合。该标准有望填补我国在驾驶辅助系统强制性安全规范方面的空白,为产品准入、质量监督及事后追溯问责提供统一技术依据。

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国内配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新车销量达775.99万辆,同比增长21.31%,渗透率升至62.58%,较去年提升6.5个百分点。目前,超过六成新车已搭载驾驶辅助功能。车企为吸引消费者,普遍采用“高阶智驾”“零接管”“有路就能开”等宣传语,但消费者往往难以区分驾驶辅助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容易淡化系统局限,导致脱手、分心等危险行为,进而引发事故。

工信部近日公开征求意见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对相关技术规范作出详细规定。标准将系统分为基础单车道(高速LCC、ACC、车道保持)、基础多车道(高速打灯自动变道)和领航组合驾驶(NOA、车位到车位)三类,分别设定安全要求。测试涵盖场地、道路、文件检验等46个场景,并引入故障注入与干扰测试。若车辆支持夜间辅助驾驶,需进行夜间道路测试。

在数据记录方面,标准强制要求车辆安装组合驾驶辅助数据记录系统,记录碰撞事件、驾驶员操作、传感器状态等信息。存储能力要求:I型设备需记录≥2500次事件,II型设备需存储≥8小时连续数据。数据需支持司法取证,同时兼顾隐私与网络安全。

针对驾驶员监测,标准规定:手部脱离方向盘5秒提示,10秒升级提示;视线脱离5秒提示,3秒升级,升级后5秒内强制要求接管;若多次脱离,应禁用系统至少30分钟。

业内普遍认为,新标准要求严格,过去车企推崇的仿真模拟需明确仿真与实体的相关性,并经过安全验证、仿真和场地试验,开发周期预计延长近半年。强制配备的数据记录系统使事故责任可追溯,车企难以再以用户误操作为由轻易免责。

短期来看,新规可能引发车企和辅助驾驶供应商的整合与洗牌。开发周期延长或导致辅助驾驶系统软件成本上升,新功能推出速度放缓。但长期而言,更安全、可靠的辅助驾驶系统将惠及整个出行行业。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