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CC2025分论坛聚焦智驾:安全为基,舱驾融合、端到端算法、世界模型共塑未来出行

   时间:2025-10-01 17:08:5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一辆智能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精准识别前方障碍物并完成紧急避让时,这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出行革命已悄然改变人类与交通工具的关系。在近日落幕的AICC2025人工智能计算大会上,智能驾驶创新与应用论坛成为焦点,六位行业领军者围绕技术演进、安全标准与用户体验展开深度对话。

轻舟智航技术副总裁刘成提出的"安全三重性"理论引发行业热议。他指出,算法泛化能力需覆盖99%以上极端场景,系统完备性要求冗余设计达到航空级标准,而人机交互可靠性则需实现毫秒级响应。这种对安全边界的极致追求,正推动中高阶辅助驾驶从"可用"向"可靠"跨越。北汽研究总院徐志刚比喻道:"智能汽车演进路径类似智能手机,但安全红线如同交通法规,必须以更审慎的节奏推进技术迭代。"

舱驾融合技术正在重塑车内空间价值。通过打通座舱系统与驾驶域控制器,车辆可实现场景化智能联动。当导航系统识别到前方拥堵路段时,不仅能自动规划替代路线,还能同步调节车内氛围灯亮度、切换舒缓音乐,甚至启动座椅按摩功能。这种从"功能叠加"到"体验融合"的转变,标志着汽车从交通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的进化。

在技术架构层面,端到端算法与世界模型成为两大突破方向。魔视智能张峥透露,其研发的"混合专家+多解码器"架构,在保持算法可解释性的同时,将决策速度提升40%。而极佳科技推出的DriveDreamer系列世界模型,通过生成式方法一次性捕捉2D视觉、3D空间与物理规律,为仿真测试开辟新路径。该技术使虚拟场景的真实度提升3个数量级,大幅缩短算法验证周期。

开发者生态建设呈现爆发式增长。百度Apollo开放平台负责人苏菲菲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开源社区已吸引22万开发者入驻,提供从硬件选型到调试工具的全链条支持。某新能源车企工程师透露,借助该平台,其团队仅用3周就完成了L2+级功能的原型开发,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5倍。

车企组织架构调整折射出战略重心转移。浪潮信息Harry Pan观察到,头部企业普遍将智能化部门升级为一级事业部,集中资源攻关智能驾驶与具身智能。这种变革背后,是对模型开发基础设施平台的迫切需求。某合资品牌技术总监坦言:"现在比拼的不再是单点技术突破,而是整个研发体系的数字化能力。"

当被问及消费者最关注的功能时,安全辅助类以68%的占比高居榜首,其次是自动泊车(52%)和高速领航(47%)。但技术普及仍面临挑战,某调研机构数据显示,43%的用户对系统可靠性存疑,31%担心数据安全隐患。对此,行业正在建立更严格的标准体系,包括功能安全认证、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强制措施。

在这场变革中,技术提供方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也在演变。从传统的Tier1供应关系,到联合开发、数据共享的深度绑定,产业链价值分配正在重构。某自动驾驶公司CEO指出:"未来三年,能够提供全栈解决方案且具备数据闭环能力的企业,将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为智能功能支付溢价时,62%的受访者表示接受10%-20%的价格提升,但要求必须包含明确的安全承诺。这种消费心理的变化,正倒逼企业从"技术展示"转向"价值交付"。正如某新势力品牌创始人所言:"智能驾驶不是炫技场,而是用科技守护每个家庭的出行平安。"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