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手机型号“跳级”成风潮:从苹果到国产,厂商命名策略背后的深层逻辑

   时间:2025-10-07 11:08:48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小米全新旗舰系列未延续常规数字序列,而是直接推出“小米17”系列,此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与以往不同,此次跳过“16代”的命名策略,被官方解读为“全面对标苹果”的市场定位选择。通过数字层面的同步,小米试图缩短用户对产品代际的感知差距,同时强化技术升级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命名逻辑并非首次,早在小米8发布时,品牌便以“跳过7代”的方式,既匹配了研发周期,又借助“8”的吉祥寓意,传递出产品迭代与技术跃升的双重信号。

全球范围内,苹果的命名策略为行业提供了经典范本。2017年,苹果直接跳过“iPhone 9”,推出“iPhone X”(罗马数字10)。这一决策背后,既包含对iPhone十周年的纪念意义,也通过“X”的符号化表达,凸显Face ID、全面屏等重大技术突破。苹果的实践证明,跳级命名不仅能制造话题热度,更能从心理层面强化用户对产品划时代价值的认知,这一思路随后被多家厂商借鉴。

国内品牌中,OPPO的Find系列也曾采用类似策略。从Find X3直接跳至Find X5,表面看是避开了数字“4”的敏感含义,实则与产品技术迭代节奏深度关联。Find X4因影像硬件未达预期被搁置,而Find X5通过全新影像系统与算法的升级,以跳级命名的方式,直观传递技术突破的信息。这种命名方式既符合用户对“数字升级=技术进步”的认知惯性,也规避了文化层面的潜在争议。

今年,一加旗舰产品的命名同样引发讨论。其跳过“14代”直接发布“一加15”,一方面延续了行业对“4”的规避传统,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跳跃暗示产品性能超越常规升级。与小米17系列相比,一加的命名策略面临的舆论压力较小,用户对“跳级”的接受度更高。品牌方通过此举,既强化了技术迭代的速度感,也以隐晦方式传递出产品性能达到“Ultra级”的定位。

从市场竞争到文化隐喻,手机厂商的命名策略已演变为多维度的品牌表达。对标竞品、纪念里程碑、规避敏感数字或凸显技术突破,不同动机背后折射出品牌对市场认知的精准把控。对消费者而言,理解这些命名逻辑,既能更清晰地感知技术演进脉络,也能透过数字符号洞察品牌的市场策略与文化考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