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本土到全球:轻舟智航智驾出海,解码中国智驾全球化新征程

   时间:2025-10-10 00:14:49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慕尼黑举办的IAA MOBILITY 2025车展上,一股来自中国的智驾力量正以全新姿态登上全球舞台。这场被视为汽车工业"奥林匹克"的盛会,首次迎来中国智驾企业的集体出海,标志着中国智能驾驶技术从本土竞争迈向全球角力的关键转折。

轻舟智航、Momenta、地平线、卓驭科技等头部企业纷纷亮出全球化战略:轻舟智航与高通达成深度合作并设立欧洲总部;Momenta宣布2026年与优步在慕尼黑启动Robotaxi服务;地平线成立欧洲区总部推进技术落地;卓驭科技正式发布欧洲战略。这些动作共同勾勒出中国智驾技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方案"蜕变的轨迹。

支撑这场技术出海的底气,来自中国市场的严苛锤炼。轻舟智航CTO李栋透露,截至今年3月,其L2+智能辅助驾驶方案装车量已突破60万台,服务国内前十大车企中的五家以上。更关键的是其技术架构的灵活性——同时适配英伟达、地平线、高通三大芯片平台,实现"一套架构跑通多平台"的软件中立性。"我们在进行任何开发时都会考虑迁移性,"李栋强调,"这种跨平台适配能力是我们快速落地欧洲的根基。"

在安全性能方面,轻舟智航交出硬核数据:主动安全测试里程超60亿公里,AEB误触发率低至40万公里/次以下,NOA上车量突破60万台。这些指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行业通常为10-15万公里/次误触发),成为其打开欧洲市场的技术敲门砖。

选择高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折射出精准的市场洞察。"高通方案在欧洲车企中认可度极高,"李栋分析称,"通过深度合作,我们能更快获得欧洲市场的信任。"这种技术适配与市场策略的结合,使轻舟智航在成本与安全的平衡上形成独特优势——在同等算力下实现更高性能,同时守住安全底线。

但技术出海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李栋指出,欧洲市场要求从数据处理到功能定义的全方位本土化适配。例如,当地法规强制要求自动驾驶系统精准识别路边限速牌并自动调整车速,这在中国并非强制规定。"需要大量素材训练模型以提高识别精准度,"他解释道,"这涉及整个产品功能的再开发。"

用户习惯的差异同样构成挑战。欧洲消费者对高阶智驾功能的接受度更为谨慎,"他们可能不像中国用户那样容易尝试新功能,"李栋观察到,"这需要产品提供足够好的体验和性价比,用过之后才会形成黏性。"为此,轻舟智航计划在欧洲设立总部,招募本地研发、测试、运营和商务人才,从今年到明年初逐步开展车辆演示,以耐心策略赢得市场信任。

这种渐进式扩张策略,源于对欧洲市场特性的深刻理解。相比国内市场的快速迭代,欧洲车企更注重长期规划和稳定性。"他们可能更关注两三年后的项目状态,"李栋说,"这要求我们在技术验证和合规性上投入更多资源。"

从60万+国内装车量到欧洲市场试水,轻舟智航的全球化之路已跨越"技术可行"阶段,进入需要应对法规、标准、用户信任的"耐力赛"阶段。正如李栋所言:"让产品赢得客户和用户认可需要时间打磨,未来两三年在海外道路上的表现和口碑,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场发生在慕尼黑的集体亮相,或许正成为中国智驾产业全球化时代的启幕标志。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