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近期访谈中,就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行业的重塑作用发表了系统性观点。他提出,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未来五年内所有传统领域都将经历智能化改造的浪潮。这一判断基于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度实践,特别是在汽车生产环节的突破性应用。
以小米汽车工厂的大压铸件检测为例,传统检测方式需要多名工人耗时20秒完成,且受主观因素影响存在3%左右的误差率。通过部署AI视觉大模型与X光检测设备,系统可在2秒内完成360度无死角扫描,检测精度提升至0.1毫米级,误差率控制在0.5%以内。这种技术升级不仅使单条产线效率提升10倍,更将产品良品率推高至行业领先的99.97%。
雷军特别强调产业协同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万亿级智能产业市场需要构建开放生态,任何企业都无法独立完成全链条技术攻关。小米正与30余家产业链伙伴共建AI+制造创新联合体,在精密加工、质量检测等12个关键环节形成技术联盟。这种协同模式已使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从45%提升至78%,核心部件成本下降42%。
在生产端智能化升级的同时,雷军透露小米已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首批具备环境感知能力的工业机器人将于2026年前在汽车工厂部署,可承担物料搬运、精密装配等7类重复性工作。这类机器人采用动态平衡算法,在复杂地形下的移动速度可达每小时5公里,负载能力突破50公斤。更值得关注的是,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研发已进入样机测试阶段,预计2028年推出具备情感交互能力的消费级产品。
这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制造业价值链。据小米研究院测算,智能检测设备可使单条产线人员配置减少65%,而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将进一步释放30%的产能潜力。更重要的是,AI技术正在推动制造标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这种转变将彻底改变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雷军认为,抓住这轮技术变革的企业,将在未来十年的全球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