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举办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机器人成为科技展览的焦点。超过百款智能设备集中亮相,从精密操作到救援实战,展现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创新突破。
北京企业灵心巧手带来的四款灵巧手机器人引发关注。其展出的工业级机械手不仅能流畅弹奏外滩大会主题曲,更以8800元至99999元的价格区间打破市场认知。据联合创始人苏洋介绍,最新推出的6000元经济型产品自重仅370克,却能提起30公斤重物,性能超越售价110万至260万元的进口设备。“这得益于全自主研发的减速器和电机技术,200人团队专注核心技术攻关。”苏洋透露,该系列产品已应用于全球工业巨头和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的生产场景。
在展区另一侧,松延动力推出的“小诺”机器人吸引观众驻足。这款面部配备30个自由度的智能设备,通过外接平板即可精准模仿人类表情动作。工作人员演示其多模态交互能力时,机器人不仅能流畅对话,还能根据语音内容调整眉眼动态。该产品集成的大模型系统,使其在养老陪伴、心理疏导等场景具备应用潜力。
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七腾机器人挑战的“危境穿越”任务中,轮式设备在模拟沙地、台阶等复杂地形稳定行进,其环境感知系统赢得专家肯定。蚂蚁数科AI智能终端专家梁子点评称:“这种野外勘探能力,展现了机器人替代人类执行危险任务的潜力。”
更令人瞩目的是双瀛航空与求之科技联合研发的机器狗。在工业巡检环节,该设备精准完成开关门、识别报警按钮等六项操作,仅在推闸刀时出现微小偏差并迅速修正。转入救援场景后,机器狗通过热成像传感器定位生命信号,清除障碍物后稳稳托起仿真婴儿。曙光救援队指挥长王刚感慨:“这类设备能突破人体极限,在高温有毒环境中执行救援,未来将成为重要辅助力量。”
中科慧灵机器人挑战的矿洞爆破任务同样精彩。面对将火药芯插入雷管的毫米级操作要求,设备虽出现手滑但通过实时纠偏系统完成精准安置。梁子解释,这类技术可应用于矿山爆破、井下作业等高危场景,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抓取定位难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庆杰教授指出,工业巡检和应急救援是机器人最具价值的落地场景。当前移动技术已较成熟,但精细操作仍是行业痛点。双瀛航空团队的机械臂力控与视觉融合方案,展现了自适应调整的突破性进展。蚂蚁数科方面表示,将持续开放高质量训练数据和研发平台,推动具身智能在制造、质检、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