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安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近日正式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政策支持。该方案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提出通过扩大内需、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国际合作四大路径,实现行业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根据方案目标,2025年我国汽车总销量预计达323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近半,达1550万辆,增速达20%。汽车出口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同比提升6%。至2026年,行业将形成更具韧性的发展格局,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扩大消费方面,方案明确将推进L3级自动驾驶车型生产准入,通过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和保险法规,为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铺路。同时,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优化限购政策、简化二手车交易流程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行业还探索建立数据驱动的新型商业模式,促进汽车与交通、通信产业深度融合。
供给质量提升方面,方案强调突破汽车芯片、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推动智能驾驶、交互功能迭代升级。标准体系建设成为重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领域将加快制定急需标准,并加强生产一致性监管。通过"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机制,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
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涵盖基础设施升级和管理政策创新。方案要求实现乡镇充电设施全覆盖,推广大功率充电、光储充放一体化站等新技术。在行业管理上,将修订准入审查标准,规范OTA升级行为,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并开展网络乱象专项整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国际合作层面,方案提出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优化跨境金融服务,完善物流运输体系。通过深化与海外市场的技术合作和产能布局,推动中国汽车品牌全球化发展。同时,建立央地协同监测机制,强化重点企业预警研判,及时解决行业痛点,并加大车用芯片等关键领域人才引进力度。
配套保障措施包括构建支持政策体系、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编制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等。方案特别指出,将推动《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立法,指导行业机构制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通过"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反映窗口"协调解决产业链资金问题,为行业稳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