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俄MS-32发射送补给!中国天舟九号运力强,昊龙航天飞机2025年首飞在即

   时间:2025-09-14 20:16:3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二十余年前,全球仅有少数国家具备独立建造空间站的技术实力,这一现实催生了国际空间站(ISS)这一多国合作的太空工程。尽管公众熟知该空间站由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和加拿大五大航天机构主导运营,但鲜为人知的是,包括意大利、巴西在内的16个国家参与了实际建造,其中非核心成员国为空间站提供了关键技术模块。

这座人类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太空实验室于2010年完成主体建设,至今已持续运行超过十五年。随着设备老化,空间站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NASA发布的2024年评估报告显示,舱段漏气问题已成为常态,累计发现50余处安全隐患,其中4条结构性裂缝尤为严重——这些裂缝若持续扩展,可能迫使宇航员紧急撤离。原计划将空间站服役期延长至2031年的方案因此调整,美俄两大主导方于2024年达成新共识,决定将退役时间提前至2028年。

近期,俄罗斯进步MS-32货运飞船的发射引发关注。这艘由联盟-2.1a火箭运载的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九分钟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了2516公斤补给物资,包括420公斤饮用水、870公斤推进剂、50公斤加压气体和1176公斤固态物资。其中,第七套海鹰-MKS新型宇航服尤为引人注目。Roscosmos称,该型号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重大升级,理论上可支持舱外活动(EVA)长达8小时,但实际任务时长仍会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与俄罗斯的货运系统相比,中国的天舟九号展现出更强的运输能力。作为天舟系列第九艘飞船,它通过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将6.5吨物资送达中国空间站,载重量是进步MS-32的2.6倍。天舟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天舟六号至十一号属于同一生产批次,这种批量化生产模式显著提升了任务响应速度。而俄罗斯的进步系列虽历经多次改进——从早期基于联盟飞船的原始型号,到2001年问世的M1改进型,再到近年密集发射的MS系列(2024-2025年间已安排MS-27至MS-32多艘飞船)——其单次运力始终维持在2.5吨左右。

在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领域,中国正取得突破性进展。除已知的轻舟货运飞船(具备1.8吨上行/2吨下行运力)外,昊龙货运航天飞机的研发更具革命性意义。这款在2024年珠海航展首度公开的太空运输系统,采用机翼整体折叠设计(机身尺寸8×10米),整备质量不足天舟飞船的一半。其最大优势在于可重复使用特性:像民航客机一样在常规跑道起降,经检测维护后可执行下次任务。每次可运送2吨物资,相当于空间站3个月的补给需求。通过优化货舱通道设计和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昊龙不仅降低了30%的运输成本,还将任务准备周期缩短至传统货运飞船的1/3。按计划,该型号将于2025年进行首飞测试,这标志着中国在太空物流领域正从一次性消耗向航班化运营转型。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