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未来十年或迎重大发现:霍金辐射与原初黑洞爆炸有望被直接观测,改写宇宙认知

   时间:2025-09-20 06:48:44 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物理学家近日提出一项大胆预测:人类有望在未来十年内首次直接观测到黑洞爆炸现象,且概率超过90%。这一发现若被证实,不仅将验证霍金辐射和原初黑洞的存在,更可能颠覆物理学与宇宙学的既有认知。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传统理论认为,黑洞由大质量恒星坍缩形成,具有极强的引力且结构稳定。但物理学家霍金在1970年代提出,宇宙诞生初期可能存在一类特殊的“原初黑洞”,其质量远小于恒星坍缩形成的黑洞。根据霍金辐射理论,质量越小的黑洞表面温度越高,会通过量子效应不断释放粒子,最终在蒸发过程中发生剧烈爆炸。

研究团队通过构建“暗量子电动力学模型”发现,若原初黑洞形成时携带微量“暗电荷”,其稳定性将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微弱电荷虽不足以阻止黑洞蒸发,但会使其在爆炸前经历短暂的稳定期。结合天文观测数据,模型预测这类爆炸事件的发生频率可能从传统认为的每10万年一次,提升至每10年一次。

物理学助理教授安德烈亚·塔姆解释称:“原初黑洞在蒸发过程中会持续减重并升温,最终以爆炸形式终结生命。霍金辐射正是我们观测这一过程的突破口。”博士后研究员华金·伊瓜斯·胡安进一步指出,现有望远镜技术已具备捕捉此类信号的能力,“如果观测到霍金辐射,它必然来自正在爆炸的原初黑洞”。

研究团队强调,这类爆炸事件蕴含着改变科学史的潜力。爆炸产生的粒子谱将完整记录宇宙中所有亚原子粒子的信息,包括已知的电子、夸克、希格斯玻色子,以及可能存在的暗物质候选粒子和全新未知粒子。助理教授迈克尔·贝克比喻道:“这就像获得一本记录宇宙所有基本成分的‘粒子百科全书’。”

尽管研究团队对观测前景表示乐观,但也谨慎指出这并非确定性结论。研究生艾登·西蒙斯表示:“90%的概率是基于当前模型和数据的最佳估计,但自然界的复杂性可能带来意外。”目前,全球多个天文台已开始调整观测策略,准备捕捉可能来自宇宙深处的“黑洞爆炸信号”。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