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特定模拟芯片产品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此次调查源于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产业提交的申请,指控美国四家主要半导体企业存在对华低价倾销行为。涉案产品聚焦于40纳米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覆盖博通、德州仪器、安森美和亚德诺半导体等美国头部企业。
调查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涉案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进口占比从47.81%攀升至62.14%,三年累计进口量增长37.13%。但同期产品平均单价却从3.36元/颗暴跌至1.62元/颗,降幅达51.77%。这种量增价跌的异常现象,直接导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两年内累计下降27.38%,行业税前利润从2023年开始转为亏损,2024年亏损额同比扩大7.05%。
作为电子系统的"神经与血管",模拟芯片在电源管理、信号转换、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794.33亿美元,中国以280亿美元的消费量占据全球三分之一份额。但国内产业长期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尽管圣邦微、纳芯微等本土企业在电源管理IC和车规芯片领域取得突破,仍难以抵御国际巨头的价格冲击。
商务部披露的证据显示,低价倾销已造成多重连锁反应:2024年国内企业人均工资减少5.37%,劳动生产率下降27.41%,设备开工率持续低迷,库存量同比激增21.39%。这种系统性损害促使调查机关依据《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决定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开展为期一年的调查,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一年半。
市场反应迅速显现。消息公布后两个交易日,美股半导体板块集体下挫,德州仪器跌3.1%,安森美跌2%,ADI跌3%。四家涉案美企中,德州仪器受冲击程度或最为显著——其20%营收来自中国客户,产品覆盖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核心领域。而业务多元化的博通受影响相对较小,其2024财年中国区收入占比已降至20%。
A股市场则呈现相反走势。9月15日模拟芯片板块全线飘红,圣邦股份、纳芯微等10余只个股涨停。作为行业龙头,圣邦股份2025上半年电源管理芯片营收占比达61.7%,研发投入占比高达27.9%;纳芯微凭借数字隔离芯片的车规认证优势,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9.53%;思瑞浦通过并购创芯微完善锂电池保护产品线,车规级产品已扩展至200余款。
这场贸易摩擦折射出中美芯片博弈的新态势。当美国在先进制程领域构筑技术壁垒时,中国选择在应用广泛的模拟芯片领域发起反击。据Technavio预测,2025至2029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将以4.6%的复合增长率扩张,市场规模增加171.2亿美元。这个持续增长的市场中,本土企业正迎来难得的窗口期,但能否将短期机遇转化为长期优势,仍取决于高端产品的性能突破和可靠性验证。
商务部发言人强调,调查将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充分保障各方陈述权利。此次损害调查期覆盖2022至2024年,完整记录了倾销行为从萌芽到加剧的全过程。随着反倾销措施的潜在实施,国际巨头可能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提高在华售价承受市场份额损失,要么维持低价承受反制措施——无论哪种路径,都将重塑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