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重庆研究院与陕西同尘和光低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其共同研发的“青鹞-10”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成功完成液氢能源首次试飞。此次试飞实现了国内多旋翼无人机3.5小时以上长航时飞行的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在氢能无人机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试飞过程中,无人机搭载同尘和光自主研发的12L液氢储供系统及高效加注方案,从液氢存储到加注环节全程技术自主可控。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则聚焦氢动力无人机系统研发,双方通过深度协同,为试飞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数据显示,无人机全任务航时连续超过3.5小时,试飞结束后液氢燃料剩余率超40%,理论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以上,实际航时有望突破7-8小时。
在飞行测试中,“青鹞-10”完成了爬升、巡航、定点盘旋及降落等标准动作,飞控系统与燃料电池全程运行稳定。该机型由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开发,今年初已完成首飞,并于6月在南方电网巡检任务中实现实战化应用。其环境适应性表现突出,可在-30℃至45℃宽温域及4000米海拔条件下持续运行,续航时间达2.5小时,是传统锂电无人机的3倍。
据研发团队介绍,“青鹞-10”兼具旋翼无人机悬停优势与传统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长航时特性,性能参数全面超越锂电同类产品。此次试飞验证了液氢动力系统在高机动平台的技术可行性,为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合作双方将深化低温储氢技术研发,推动氢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