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九届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上,一款“重庆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问界M9,成为会议的指定用车,吸引了全球政商精英的目光。这款车的亮相,不仅展示了重庆汽车产业的实力,也让背后的制造企业赛力斯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赛力斯的故事,要从其前身“小康”说起。这家以商用车起家的企业,曾凭借高性价比的微面产品,占据全国微面市场前三的位置,成为无数家庭生计与梦想的承载者。然而,随着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传统燃油车的竞争逻辑被彻底颠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出现。
面对消费结构升级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意识到,这是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尽管当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空白,但与燃油车领域的差距相比,这一领域的追赶空间更大。于是,从2016年起,赛力斯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向新能源转型的车企之一。
转型之路充满荆棘。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顶尖的研发人才,更需构建全新的供应链体系。对于一家传统燃油车企而言,这几乎是一场“从零开始”的再造。同时,市场对一个长期专注于微车领域的品牌能否成功制造高端智能电动车普遍持怀疑态度,消费者的刻板印象成为品牌升级的巨大障碍。
面对质疑,赛力斯选择用行动回应。公司组建新能源团队,专攻增程技术等前沿领域,并投建全国首批智能工厂,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奠定基础。赛力斯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更名为“赛力斯”,源自希腊文“SERES”,寓意“丝绸之国”,象征着东方与豪华,彰显了走向高端的决心。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赛力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华为深度合作。这种合作并非传统的供应商关系,而是从研发、技术、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全链路赋能。赛力斯擅长制造,华为则在ICT领域拥有领先技术,如智能座舱、智慧车机、辅助驾驶等。双方通过跨界合作,各司其职,共同打造了一台品质卓越、智慧程度高的产品。
2021年底,双方合作品牌问界正式发布,并推出M5、M7两款车型,售价均在20万元以上。这两款车仅用15个月就下线了第10万辆,创下当时最快达到10万辆的纪录。业内专家分析,这种跨界融合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中面临的“软件定义汽车”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巨大、周期长等痛点,为赛力斯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基因。
2023年12月,赛力斯与华为共同打造的问界M9正式推出,起售价超过45万元。这款车一经上市便订单火爆,迅速成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数据显示,问界M9累计交付突破24万辆,18个月稳居50万元以上销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高级司长大卫·穆思在第三届链博会现场看到问界M9后,直言其设计、质量、用料不输宝马、奔驰等百万级车型,智能化水平更是超越传统豪车品牌。
问界M9的成功,彻底扭转了公众对赛力斯品牌的固有认知。截至目前,问界系列已交付超过80万辆,其中全新问界M8上市5个月累计交付超9万辆,成为40万以上价位的销冠。9月23日,问界新M7正式发布,上市后5分钟大定突破1万台,成为30万元以上级的爆款产品。
赛力斯的成功,不仅靠与华为的合作,更源于其对产品极致的追求和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问界系列采用大面积Nappa真皮、麂皮绒等豪华材质,营造出媲美百万级豪车的驾乘氛围;领先的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系统,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安全。赛力斯将过去积累的造车经验与全新的豪华标准相结合,确保每一台车都具备卓越品质与精湛工艺。
如今,赛力斯持续秉持“开放创新”的态度,在产业链上做出创新。例如,宁德时代在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布局了电池产线,这是宁德时代在渝的首个电池生产基地,也是其首次以“厂中厂”模式布局的生产线。这种模式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提升了生产效能。赛力斯还与仪表、压铸、座椅等供应商合作,大幅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为持续拿订单、塑品牌提供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