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98年清华博士辍学创业,两年融近5亿,造万元内人形机器人

   时间:2025-11-28 20:41:5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一则重磅消息:北京松延动力宣布完成近2亿元Pre-B+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允泰资本、厚为资本跟投。这笔资金将用于技术创新、生态合作拓展以及量产交付通路建设。这家成立仅两年的企业,在一个月内连续完成两轮融资,总金额近5亿元,年内累计融资达五轮,成为资本密集关注的焦点。

松延动力的创始人姜哲源是一位98年出生的年轻创业者,25岁时从清华博士项目辍学,投身人形机器人领域。他的创业初衷源于对技术改变生活的强烈信念——他希望未来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一个像Google Everyday Robots那样的机器人,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家务。这种愿景驱动着他突破学术圈的局限,以企业形式推动技术落地。

公司最新推出的“Bumi小布米”人形机器人定价9998元,瞄准科技爱好者和青少年编程市场。这款产品不仅具备娱乐功能,还通过与编程猫的战略合作,支持图形化编程和Python编程,让用户可以自定义机器人行为。姜哲源表示,教育场景是公司切入消费级市场的突破口,未来将逐步向更广泛的家庭场景渗透。

在技术路径上,松延动力选择了与行业主流不同的策略。姜哲源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存在“创新者的窘境”:头部企业专注于科研场景的高价产品,而消费级市场尚未被充分开发。他通过极限假设法推导出低价策略的可行性——将价格从数万元拉低至万元以内,以规模化换取市场普及。这种策略已初见成效:“小布米”上市后销量突破数千台,预计明年出货量将位居行业前列。

成本控制是松延动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姜哲源透露,公司通过设计优化、材料创新和供应链垂直整合,将消费电子产品的成本结构从“20%产量决定、80%设计决定”转变为以设计为主导的降本模式。例如,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就针对开模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复合材料替代金属材料,显著降低了制造成本。这种能力使得松延动力在同级别产品中保持价格优势。

融资历程折射出姜哲源的成长轨迹。初期,他因缺乏学术背景和行业经验遭遇融资困境,仅靠清华系机构和父亲朋友的信任获得启动资金。随着公司技术实力和商业逻辑的验证,资本态度逐渐转变。姜哲源坦言,创业初期他过于专注技术,忽视了市场连接的重要性。直到产品样机频繁出现问题,他才意识到测试和营销的同等关键性。这种认知迭代推动他开始系统学习商业管理,书架上摆满了《学会说话》《影响力》等书籍。

在组织建设方面,松延动力正经历从技术驱动到商业驱动的转型。姜哲源招揽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高管,试图弥补自身在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他以“能否放心度假两周”作为组织成熟度的标准,坦言目前公司仍依赖他的日常决策。这种自我反思体现了他对创业者角色的深刻理解——真正的领导者需要构建独立运转的系统,而非依赖个人能力。

行业视角下,松延动力的策略引发了关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的讨论。姜哲源认为,当前行业存在框架合同、订单和确认收入三个层级的泡沫。他区分了技术信仰和商业现实:如果数据驱动方法能解决具身智能问题,当前估值泡沫尚可支撑;若技术路线失败,泡沫必将破裂。这种务实态度贯穿于公司的每一步决策——从选择教育场景切入,到通过京东独家销售控制渠道风险,都体现了对市场规律的尊重。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