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我国科研团队联合攻关 证实镧镍氧材料高温超导双重特性

   时间:2025-09-21 11:33:41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所刘晓迪研究员团队,联合吉林大学黄晓丽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技术手段,首次在高压环境下同步观测到镧镍氧(La₃Ni₂O₇⁻)单晶材料的超导零电阻现象与迈斯纳效应,为该材料的高温超导特性提供了确凿的实验依据。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镧镍氧材料因2023年报道的80K零电阻转变温度引发学界关注,但其超导特性始终存在争议。传统磁测量技术在高压环境中面临技术瓶颈,且超导体积分数较低导致抗磁性(迈斯纳效应)检测困难。研究团队针对这一难题,将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传感技术与高压金刚石对顶砧技术相结合,开发出适用于高压低温环境的固态色心量子传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单晶样品局部抗磁性的微米级空间分辨检测,灵敏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四探针电输运测量与量子传感技术的协同应用,研究团队在同一块La₃Ni₂O₇⁻单晶中同时观测到零电阻与迈斯纳效应。实验数据显示,随着压力调控,材料的超导特性呈现规律性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其高温超导属性的稳定性。NV色心技术凭借自旋量子传感原理,在高压非均匀超导样品的磁性测量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即使面对材料不均匀性等极端条件,仍能保持高精度检测能力。

该研究不仅确认了La₃Ni₂O₇⁻体系的高温超导特性,更为极端环境下的磁性测量提供了新技术范式。研究采用的金刚石NV色心量子传感系统,通过优化高压低温适配性,突破了传统磁测量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与灵敏度限制。实验证明,该技术可在高压条件下精准捕捉超导材料的局部磁响应,为高温超导机理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此项成果由多学科团队协同完成,涉及量子传感、高压物理与电输运测量等多个领域。研究过程中,团队通过系统压力调控实验,揭示了超导特性与压力参数的定量关系,为后续材料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联合资助,体现了跨机构合作在前沿科学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