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打假风波下的酷派:贴牌模式与认证危机中的转型挣扎与未来何在

   时间:2025-09-10 16:26:1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场围绕手机真伪的争议,将昔日国产手机巨头酷派推上风口浪尖。前反诈民警“反诈老陈”在转型打假主播后,将矛头指向演员谢孟伟(网名“嘎子”)直播间售卖的酷派手机,这场风波不仅揭开了企业认证漏洞,更暴露出酷派在行业边缘化后的生存困境。

事件起因于7月底的一次直播购物。老陈在谢孟伟直播间以699元价格购买酷派手机后,其从事手机维修的朋友发现该机官网查无此款,疑似贴牌产品。8月21日,老陈发布视频公开质问品牌方,要求确认产品真实性。这场交锋迅速点燃舆论,谢孟伟在直播中强硬回怼“蹭流量”,而酷派官方客服的混乱回应更让事态升级——先称“无此产品”,四日后又改口“审核上架中”,前后矛盾的表态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随着调查深入,更严重的问题浮出水面。老陈团队发现,该机型标注的3C认证已于2025年8月15日撤销,进网许可证也在同年5月29日过期。连续七条追问视频将酷派拖入舆论漩涡,尽管老陈后续就情绪化表达道歉,但关于产品合规性的质疑始终未解。这场风波中,酷派成为最大输家,品牌声誉与消费者信任遭受双重打击。

酷派的陨落轨迹堪称国产手机兴衰史的缩影。2012年前后,凭借“充话费送手机”模式,酷派与中兴、华为、联想并称“中华酷联”,市场份额一度超越三星、苹果。然而4G时代来临后,企业未能及时转型,2016年营收暴跌42.1%,亏损达42亿港元。与乐视的资本合作非但未能力挽狂澜,反而因乐视危机陷入更深困境。2021年高调宣布回归时,全年销量仅12.63万部,不足主流品牌单款机型零头。

技术滞后是酷派掉队的主因。当竞争对手普遍推出5G手机和高刷新率屏幕时,酷派仍在主推4G+60Hz产品;当行业普及128GB存储时,其64GB版本仍在清库存。这种与市场脱节的策略,导致品牌逐渐被消费者遗忘。

面对手机业务萎缩,酷派开启多元化转型。位于深圳南山和东莞松山湖的科技园区成为重要资产,2024年带来8985万港元租金收入。更引人注目的是数字货币领域的布局,2024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达4124万港元,同比激增近5倍,占总营收19.56%。近期宣布进军“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赛道后,股价单日暴涨39.66%,但资本市场狂欢难掩手机业务颓势——其淘宝旗舰店销量最高机型仅500余部,多数机型个位数销量。

这场打假风波暴露的不仅是个别产品问题,更折射出酷派深层的经营危机。3C认证过期反映的质量管控漏洞、拦截快递的危机应对失当,以及长期依赖贴牌模式的战略短板,都在消耗这个老牌企业的品牌价值。当华为、中兴、联想已找到新赛道时,酷派若想重返主流市场,或许需要彻底放弃短期投机,回归技术创新本源。

深圳南山和东莞松山湖的科技园区依然矗立,租金收入支撑着这个昔日巨头的转型尝试。但在生存博弈中,酷派需要的不仅是舆论战的胜利,更是一场从产品到战略的全面革新。否则,这场由打假引发的风波,终将成为品牌衰落史上的又一个注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