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新书首发!谢更新教授详解月面生态实验奥秘

   时间:2025-09-20 06:44:25 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9月19日,一场聚焦月球探索的科普盛会在重庆大学A区拉开帷幕——《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新书推介会在此举行。活动现场,重庆市社科联普及部部长周绍新、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重庆大学教授谢更新共同为新书揭幕并致辞。此次活动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重庆大学)主办,湖南大学出版社、重庆亿中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推介会上,谢更新教授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点燃了青少年对月球探索的热情。他以“今天重庆下雨了,月球上会下雨吗?”这一趣味问题开场,迅速吸引了全场目光。作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科普讲座的第226场主讲人,谢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这一项目背后的科学故事。

谢教授指出,月球环境极端恶劣,无水、无空气、强辐射、弱磁场,昼夜温差超过300℃(夜间低于-200℃,白天高于120℃)。“目前,没有任何国家的宇航员能在月球表面过夜。”他强调道。这一现实背景,凸显了人类在月球建立生命支持系统的迫切需求。

月面微型生态系统是这一探索的核心载体。2019年1月,该装置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冯卡门环形山,搭载马铃薯、拟南芥、棉花种子及蚕卵、果蝇卵等生物,开展了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实验通过光导管引入自然光,配合半导体温控系统,在-10℃至30℃的范围内维持适宜湿度,成功让棉花种子在月面发芽,创造了地外天体植物生长的里程碑。

谢教授透露,项目团队攻克了六大关键技术:生物固定技术确保生物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稳定性;导光技术将月球自然光高效引入封闭舱;密封技术维持舱内气压平衡;温控技术实现极端温度下的环境调节;防雾成像技术保障舱内观测清晰度;智能浇水技术精准控制水分供给。“这些技术为未来深空探测中的生命支持系统研发奠定了基础。”他说。

谈及设计理念,谢教授特别提到:“我们坚决不用人造光源,而是利用月球原位资源——自然光。这种‘破釜沉舟’的决策,是为了突破科学边界,追求真理。”他解释,项目旨在验证极端环境下生态循环系统的可行性,观察植物在低重力、强辐射条件下的全生命周期变化,包括种子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

作为科普成果的载体,《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绘本以青少年易懂的语言和卡通插画,系统介绍了月球知识、人类探月史、月球生存挑战及月面微型生态系统等内容。书中详细记录了棉花种子在月面发芽的全过程,成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生动教材。

活动现场,西南大学两江实验中学学生唐一博获赠谢教授亲笔签名的绘本。他激动地表示:“我对月面生态系统的设计特别感兴趣,未来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奥秘。”据悉,该书已在全国正式发行,有望在更多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