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Sora2引爆AI视频赛道,国产力量竞相崛起,谁能登顶中国版Sora之巅?

   时间:2025-11-02 03:26:37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庆假期期间,OpenAI推出的Sora2视频生成模型及其配套应用SoraApp在创投圈引发广泛关注。这款被定义为“视频版GPT-3.5”的新模型,通过物理模拟精度、画面真实度与生成可控性的显著提升,配合社交化创作功能,迅速成为科技领域的焦点。其数字分身功能允许用户与名人同框、客串影视片段,甚至让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的虚拟形象出现在长城、NBA球场等场景中,相关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形成病毒式传播。

技术突破方面,Sora2实现了从单一视频生成到完整视听体验的跨越。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该模型不仅能精准同步语音、音效与人物口型,还能通过单次录制实现用户高保真“进入”任意虚拟场景。应用分析机构AppFigures数据显示,SoraApp首周iOS下载量达62.7万次,超越ChatGPT同期60.6万次的记录。尽管仍处于邀请测试阶段,其增长速度已引发行业对AI视频应用潜力的重新评估。

国内市场迅速作出反应。10月23日,AI创作平台LiblibAI宣布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CMC资本等联合领投,老股东顺为资本、源码资本等持续加注。针对媒体关于蚂蚁集团参投的猜测,LiblibAI回应称“未披露相关融资关系”。与此同时,AI视频企业爱诗科技于一周前完成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复星锐正、同创伟业等机构参与投资,并披露其产品PixVerse与拍我AI用户规模突破1亿,年度经常性收入超4000万美元。

技术竞赛呈现白热化态势。谷歌于10月16日紧急推出Veo3.1系列模型,百度则宣布旗下“蒸汽机”模型升级支持长视频实时交互生成。国内创业公司方面,Sand.ai在10月10日上线音画同步模型GAGA-1,其生成的视频自带环境音效与情感表达,股东阵容涵盖源码资本、今日资本等知名机构。生数科技于9月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后,披露其平台累计生成视频超3亿条,商业化8个月即实现2000万美元年度经常性收入。

行业格局面临重构。多家机构指出,OpenAI此次展示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应用层商业模式的创新。SoraApp通过社区化运营,将视频生成、创作重混与内容分发整合,形成“创作-消费-再创作”的闭环。这种范式被分析师认为可能动摇meta、TikTok等平台的社交生态根基。恒星AI创始人张伟指出,视频AI的终极形态将是“人人都是导演”的AIGC社区,类似短视频平台对传统影视行业的颠覆。

创业者策略呈现分化。MovieFlow联合创始人Nathan认为,AI视频社区的机遇在于内容供给侧的爆发与UGC文化的重构。其产品整合全球主流模型,目标是将电影制作周期从数月压缩至“一键生成”。而Sand.ai合伙人Chris则强调模型能力的核心地位,他认为应用层创新可能被模型直接吸收,未来竞争将取决于“模型能力+业务认知”的复合优势。这种观点得到部分投资人认同,博华资本在领投生数科技时明确表示,看好其“技术深度与场景落地的双重能力”。

资本动向显示赛道持续升温。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国内AI视频领域已发生超10起融资事件,单笔金额普遍过亿。爱诗科技两轮融资间隔仅40天,累计超5.2亿元;生数科技A轮融资获百度战投、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参与。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头部公司创始人具有字节跳动背景,显示大厂人才外溢效应显著。

技术演进路径引发争论。有观点认为多模态模型与大语言模型属于不同赛道,具备同等发展空间;但也有投资人质疑“模型赛道故事已结束”,将相关企业归为同一类别。对此,Chris以Sora2为例指出,该模型通过“模型直出”实现多镜头叙事,证明语言模型的智能正在向多模态扩散。他预言,具备产品化能力的模型将对传统应用形成降维打击,这一趋势在Manus、Nanobanana等模型发布后愈发明显。

创业公司正在探索差异化路径。恒星AI选择构建AIGC视频社区,MovieFlow聚焦长视频生成,而Sand.ai则坚持技术上限的突破。这种分化反映行业对终局的不同判断:是成为“大体量业务”的参与者,还是在垂直场景建立壁垒。尽管路径各异,但受访企业普遍认为,在OpenAI持续迭代的压力下,能突出重围的公司往往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